2018年5月14日 星期一

新聞選輯:工商社論》長照2.0計畫的困境及突圍
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80513000185-260202

工商社論》長照2.0計畫的困境及突圍

2018年05月13日 04:09 工商時報
主筆室

台灣社會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,自民國82年起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(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7%),今(107)年將進入高齡社會(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4%),115年將達到超高齡社會。有鑑於此,為即將邁向超高齡社會準備,政府在105年9月通過「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.0」(簡稱長照2.0),並於106年1月1日開始實施。長照2.0大幅擴增老年照護服務,放寬適用對象的資格,提高服務彈性化。同時,政府也大幅提高預算,以滿足銀髮族的需求。

長照2.0之新增服務對象,除65歲以上老人,還包括50歲以上失智症者、55歲以上原住民及任何年齡的失能身心障礙者。而新增的服務項目則包括失智照顧、小規模多機能、照顧者服務據點、社區預防照顧,以及居家醫療等服務項目。此外,為提供民眾便利可及的長照服務,各縣市政府強化「長期照顧管理中心」,提供單一窗口,受理申請、需求評估等業務。

在服務彈性化方面,長照2.0將原有的10項長照服務,整合為「照顧及專業服務」、「交通接送服務」、「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」及「喘息服務」等4類給付,民眾可選擇適合自己的服務;將不同種類的長照失能者納入長照服務對象,同時將長照失能等級區分為2至8級,反應不同失能程度的照顧需要,並將過去長照給付額度,由時數計算改為論服務項目,提高長照服務效率。

對比長照1.0與長照2.0,雖然長照2.0大幅度宣傳其擴大照顧的對象適用範圍、並且提高服務量以及使服務更彈性多元。然而,長照2.0是否能夠徹底解決超高齡社會中,失能失智者的照護問題?我們抱持合理的懷疑,因為在長照2.0的擴大的服務背後,仍存在財源不穩定以及長照人力需求不足的隱憂。

而在財源不穩定方面,長照2.0的財源在保險制與稅收制的爭議之下,決定採用稅收制(菸品稅、遺產及贈與稅所調增的稅收)做為長照2.0的財源。然而,稅收制本身便具有稅基不穩定的問題。再者,即使以稅收制來做為長照2.0的財源,但以目前經費的龐大缺口,長期是否足以支應所有的長照服務也有其疑慮。

從長照的人力需求而言,根據衛福部統計,目前台灣長照人力約5萬多人,而長照2.0服務對象為73.8萬人,人力明顯不足,因此目前台灣有很大程度仰賴外籍工人,但許多負責照顧老人的外勞並沒有適當的訓練,難以照顧殘障者或嚴重失智症患者。事實上,欲留下人才,就必須有完整的訓練、合理的薪資與福利、良好的升遷管道、長期的願景以及社會對照顧服務者的尊重與認同。然而,由於社會對照護員之認同不足、薪資福利不佳,而加上政府提供的長照服務項目及時段僵化、缺乏彈性,致使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數依然不足,在長照2.0計畫中,亦缺少對人力的培養與建置的規劃。

為了追求時效,長照2.0計畫的匆促推出,也衍生了更多問題,尤其是稅收的嚴重不足,無力支持長照人力的合理薪資、訓練及生涯規劃,導致投入長照人力嚴重不足。而長照2.0計畫的不夠周延,缺乏配套,也使社會大眾對政策缺乏信心,形成惡性循環。

尤其是到了2025年,臺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逼近500萬人,龐大的人口將大量使用長照服務,政府實際上不可能以現在的制度來因應,而必須要借鏡目前醫療院所、公共運輸、甚至零售百貨的產業架構,引導企業、金融業、醫療業、社會福利機構全面進入長照產業,利用產業化的方式來補強政府分配資源的社會福利架構,才能夠滿足長照的需求。

其次,參酌現行全球潮流的「醫養合一」整合照顧趨勢,結合醫療、長期照護、周邊產業(如養生業者、醫療器材業者等)、土地開發業者、機構營運業者(如健康服務、創投業者等),打造可行的營運模式。此一發展模式可能面臨相當阻力,但可以找一、二地區先行先試,試行營運觀其成效,再決定擴大與否。

再者,美國結合醫療照護,並以論人計酬方式運作的前瞻性支付制度,荷蘭透過收取保費、服務使用者支付部分負擔及政府對低收入者補貼的「使用付費制」均值得我國借鏡。

最後,導入新科技,例如結合巨量資料的分析,有助於串聯較佳的商業模式,並降低醫療、全民健保的大量支出,進而促進長期照護產業的永續經營。例如台灣糖尿病患者的大量增加,可能引發的併發症及相關醫療成本大幅增加,如能結合巨量資料的分析,使不同類型的病患能有不同的治療模式(吃藥、運動等),進而有效控制糖尿病患的治療成本,大幅降低長照的支出。

(工商時報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