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7月5日 星期三

新聞選輯:滿75歲駕駛 每3年得換照!眼力、肌力、心理大考驗
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nid=75285&fullpage=true

滿75歲駕駛 每3年得換照!眼力、肌力、心理大考驗


作者 : 康健網站編輯
圖片來源 : 康健雜誌


7月起有多項新制已全面上路,面對將成為「超高齡社會」的台灣,交通部規定「滿75歲的汽機車駕駛,需每3年換一次駕照」,且還要通過體檢與認知機能測試才能上路。

突然在路中央停車、熟路也會開錯、機車騎上快車道。銀髮父母開車狀況連連,子女除了在旁邊尖叫,還能做什麼?

交通部曾統計,台灣經常使用小客車的駕駛人中,約有3.7%是65歲以上的老人,騎機車的老人更多,約佔5.4%。未來,高齡駕駛人會更多,國內45~65歲的族群會開車或騎車的,比起過去足足高出一倍。


岔路口爸媽突然停車...


年老之後,對空間、距離、方向感的掌握較差,比較不能靈活應付突發狀況,加上身體機能的退化,多少會影響到原本的駕駛能力。年紀大的人常有白內障、眩光、黃斑部病變或重聽,開車的視野就會比較模糊、狹窄,也可能聽不清楚週遭人、車的聲音。

老人家肌力較弱、關節退化,也可能影響駕駛。像是騎機車以坐姿維持平衡,停車時還需要以腳撐地,遇到路面濕滑或凹凸不平時,容易摔倒。此外,想要調整視線時,身體不一定可以靈活傾斜或轉頭。

除了這些研究,不少人則是有切身體驗,搭父母親的車像坐雲霄飛車。

像明明是一條常開的道路,前面遇到岔路時就要往右轉,但是快到路口的時候,長輩卻突然來個「路中停車」,遲疑了幾秒之後,才趕快把方向盤打向右。又或者是回到家後,倒車入庫,卻沒抓好距離,硿隆撞上車庫內的雜物櫃。

矛盾的是,當子女開始發現父母開車狀況頻頻時,卻不知道該如何與父母談這個問題。

其實每個老人退化的程度都不同,不一定都不適合開車。
銀髮族失駕照,衝擊有如「二次退休」

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簡璽如說,駕駛對老人家有多重重大意義,代表自己還沒老、還有能力、不需要麻煩別人。元智大學老人福址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徐業良就指出,國外發現有些老人家換照失敗後,覺得自己正式成為得依賴他人的「真正的老人」,產生「二次退休」的心理衝擊。

「老人家就像小孩,要用哄的,」專家們一致認為,面對不適合開車的父母不願繳械時,子女得先了解他們想開車的原因,再想出各種不同的說法引誘他們減少開車的次數。

該如何能讓父母親保住面子,感受到自己的意義,又不受到傷害?

關鍵在於,別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問題的焦點,而且要讓父母有被肯定的感覺。


你可以用的五妙招

1.爸媽請幫我(角色對換法)

把父母的情況包裝成自己的問題去向他們請教,引誘父母從長輩的處境來客觀分析自己的問題,或不知不覺或接受改變。

例如,發現爸媽夜晚開車時,常視線不清,就找一天告訴他:「爸,我晚上開車常會看不清楚,你覺得我該怎麼辦?」或者希望爸媽學著適應公車時,可以常說:「媽,我最近開車眼睛很容易疲勞,想要搭公車,你陪我去等車(或搭車)好不好?」、「媽,我好久沒有搭公車了,你陪我去回味一下好不好?」

2.尊榮待遇

用「享清福」、「驚喜」等幸福氣氛,把不要開車的「負面」意義轉化,讓父母不會意識到自己能力的退化,愛面子的父母親也可找到台階下。

例如,製作VIP券送給父母,內容是「子女免費接送券」,讓父母體驗大老闆的感覺,並表示自己想要回饋父母過去的照顧。利用特別的節日效果更好,最好還有使用期限。

3.請父母升格當教練

肯定父母親的地位,讓他們認為自己的退位是升級。

例如,假裝自己開車技術退步,叫父母當副駕駛幫忙在旁指導。或者驕傲地誇耀自己的技術進步,叫父母來「驗收」。也可以說一些「你的方法很有用耶、有你指點果然不同」的話,讓父母有成就感。

4.舉別人做例子

若想提醒父母注意安全,可講述新聞例子或他人經驗來帶入。同時可表示並非擔心父母,而是擔心其他駕駛人、行人。

例如,「最近聽到一個老人開車,因為視力不清,撞上電線桿,看了真難過。」或者「路上最近好多騎快車的人,真怕他們撞到你。」

5.找關鍵人物當代言

父母最聽的進去哪些人說的話,就請他們出馬。例如,孫子、醫生、護士、新聞報導中專家或知名人士的發言等。龍應台的兄弟最後派她出馬說服父親,就是因為她是「女兒」。

如果父母決定不開車,初期也要多注意他們的心情變化,並多花時間陪父母親適應新生活,一起搭車、鼓勵他們參加社團活動、或幫他們找到一些不必跑太遠的休閒活動。如果有情緒變低落、不想出門、焦躁,或者抱怨在家無聊、等公車等太久的反應,都有可能是不適應的表現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