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

新聞選輯:高齡化社會-科技運用 生活獨立 決定4種樂齡商機


連結 資料來源

高齡化社會-科技運用 生活獨立 決定4種樂齡商機
作者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經理張舜翔 |
中時電子報 – 2015年8月26日 上午5:50

工商時報【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經理張舜翔】

人口老化是全球性議題,台灣估計到了2025年,65歲以上的人口將超過20%,邁入「超高齡社會」,同時健保支出也將達到1.3兆元。高齡化所影 響的,不只是醫療或健康照護等問題,更會衝擊國家社會發展,各主要國家都在積極尋找面對高齡化問題的對策,例如健保制度改革,推廣預防醫學與家庭照護等。

工研院IEK從2010起針對兩岸進行調查研究,希望能從中發現更多對於高齡者的特性描述,並為產業界帶來更多新思維,刺激產業尋找應對高齡社會的解決之道。

現在的銀髮族、及將成為銀髮族的人,大多屬於嬰兒潮世代,經濟能力較以往提高,在行為思考和觀念上也和刻板印象不同。例如在新科技使用上,銀髮族的成長背景,和電腦、網路、手機等創新科技應用處於同個發展時期,不只會操作電腦,對於網路、手機也不陌生。

在家庭價值的觀念上,過去的銀髮族多會希望和子女親人同住,以在生活照顧、情感交流、安全互助等有所照應,同時較為重視家庭與社區價值,與鄰里互動 也較多。但今日許多銀髮族獨居比例增高,各種生活、情感、安全等需求改從其他管道著手,也形成個人的新價值思維,他們不一定希望和子女親人同住,也不會將 心力全放在家人身上,甚至為了因應環境改變、網路互動興起,使得科技成為尋求社會化的重要門檻。

世界衛生組織(WHO)在2002年提出「活躍老化」(Active Ageing)概念,就是相對於以往的「被動老化」,指高齡長者持續參與社會、經濟、文化、靈性等事務,退休老人與失能老人也能夠參與家庭、同儕及社區的 活動,維持「活躍」。促進老人心理健康與社會連結的政策或計畫,會和促進老人的生理健康同等重要。

活躍老化社會將更符合現在的高齡社會,高齡者都希望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。在所有高齡族群中,可以進一步發現差異,就科技運用、生活獨立的接受或認同度,將年長者區分為4種樂齡族群─

1.「啟蒙樂齡」(Enlighteneds,占38%):較能接受及使用科技,並認為自己可獨立生活的銀髮族;2.「獨立樂齡」 (Independents,占26%):雖支持生活上的獨立,但並不會渴望使用科技;3.「潮流樂齡」(Fashionables,占16%):支持使 用科技,但在生活上並不那麼獨立、需要較多協助;4.「保守樂齡」(Conservatives,占20%):和刻板印象中的傳統銀髮族較近似,對於獨立 生活與科技的支持度較低。

以台灣為例,可以發現在健康議題上,啟蒙樂齡族更注重以「運動」來預防老化(22.2%),潮流樂齡族偏好「健康食品」(20.2%),保守樂齡族認為要「多休息」(21.6%)。

或是對於生活中的不便,保守樂齡族認為在於「上下樓梯」(16.3%),潮流樂齡族則覺得是「做飯」(1.7%),「清潔」和「就醫」則是獨立樂齡族感到較不便的地方(7.8%和5.9%)。

在兩岸,也有不少有趣的對比。例如在科技和資訊的運用上,台灣樂齡族群透過手機上網的比例,比中國大陸來得高,尤其是啟蒙樂齡族與潮流樂齡族;在平時獲取專業健康資訊上,台灣是以啟蒙樂齡族較積極,大陸則是潮流樂齡族。

或是對於休閒活動的參與,兩岸樂齡族都認為「散步」是最常做的運動,但使用「健身器材」的大陸樂齡族群,明顯比台灣的樂齡族群還多;大陸的啟蒙樂齡族群更是參與各種休閒活動的主力族群。

這份調查結果說明,我們不能再用過去的眼光和刻板印象,看待當前的銀髮族,以為他們都是相同類型、具有同樣需求;在積極面上,我們可以透過了解各種樂齡族群的特色,開發能夠真正滿足他們的商品與服務,確實幫助改善樂齡族的生活。

(本文作者為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經理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