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

新聞選輯:星期專論/老闆!千萬別忽略身旁的「銀髮之寶」

資料來源:http://news.sina.com.tw/article/20150621/14596004.html

星期專論/老闆!千萬別忽略身旁的「銀髮之寶」
國政基金會副研究員 林昭禎 中央日報 (2015-06-21 07:07)

 主計總處新近公布的調查顯示,儘管各類職缺人數創下新高,但有46.8%的廠商即使有缺,也不想雇用45歲以上的中高齡者。這情形與其他同樣面臨高齡少子化問題的國家很不一樣,卻也為我國55歲以上民眾之勞動參與率,何以低於先進國家提出解釋。

  雖然我國於2007年已制訂「反年齡歧視」條款,勞基法也在2008年將法定退休年齡由60歲一舉推升至65歲。但現今的職場不要說60歲以上者,還有多 少人仍在走跳,就連55至59歲的民眾勞動參與率也只比五成多一點,和我國類似情況的新加坡相較,勞參率居然少20%。為什麼法律規範與現實落差如此之大?在人口紅利將盡之際,我們又該怎麼辦?

  從主計總處的調查可知,老闆不愛中高齡勞工的原因,主要是「體力及反應較差」(占60.6%),其次是「不符職類所需技能」(占32.5%),再次為「不 易溝通管理」(28.0%),「學習事務較慢」(26.0%)。事實上這些正是雇主對資深員工的負面刻板印象,此外沒有明講的「年長員工薪水比新進、資淺 者高」也是原因之一。那麼以津貼鼓勵企業進用中高齡就能解決問題嗎?當然沒有如此單純。

 然而雇用年長勞工的障礙,有一部份來自求職者 的自我設限,認為職場累積的經驗不如正規學歷或證照,缺乏信心所致。研究顯示職業訓練是熟齡勞動人口得以持續活躍職場的關鍵,但因有「投資訓練年長員工報 酬率不佳」的迷思,所以少有企業願意培訓資深員工。故由政府提供職訓補助,以提升中高齡的專業技能,可否吸引企業聘僱?

 答案是仍須搭配職務再設計,重新為年長員工調整工作內容及時間,或是增添設備,諸如在生產線上加裝放大鏡,還是由主管職調為顧問,使得工作更加彈性,甚至修訂薪水年資制之作法,才能維持中高齡在職場上之競爭力。

 不過這樣就夠了嗎?其實改變社會氛圍,以及規劃不同的產業、職業區隔中高齡與青年就業範疇同樣很重要。新加坡政府即是透過勞資政對話之機制,讓工會及資方有機會公開溝通意見,進而型塑社會重視熟齡者之氛圍,以促進中高齡參與勞動市場。此外更以拍攝系列廣告的方式,向企業強調「經驗即是財富」。從去年底走在新加坡商業區中心,就可以看到公車道兩旁一幅以58歲的萊佛士酒店前台副理為主角所製作之海報。結果當地銀髮員工的受僱率,從2009年的57%至2013年已達65%,2013年62歲的員工有99%獲私人企業繼續聘用。

  至於如何避免爸爸搶兒子飯碗的問題,擴大就業市場自然必要,同時宜仿效日本政府借助調查,以深入瞭解青年與中高齡就業行為之差異,與廠商進用人力所考量的 因素,分就不同產業與職位規劃適宜彼此的工作。譬如長期照護在臺灣本就是年輕人鮮少參與之產業,如何運用輔具使中高齡減少職業傷害,提高其參與意願,抑或 是讓熟齡者擔任育兒、學童放學後的安置等可以減輕年輕人壓力之生活支援性業務,均能創造青銀合作空間,使其熔於一爐卻又各展所長。

  再者應學習日本建立長期性資料,特別選定一群中高齡,每隔數年進行一次就業現況調查,以掌握職場生態變化,作為政策規劃或效益評估之參考。另針對雇主普遍 有中高齡「體力及反應較差」的刻板印象,宜分階段漸次導入新觀念與作法,從傳遞「活躍老化」的訊息著手,讓民眾了解現代銀髮族的好,再要求企業具體說明拒 絕雇用中高齡之理由,逐步消弭年齡歧視現象。讓雇主瞭解聘用熟齡者不僅可省下員工教育成本,還有多種獎助,所以千萬不要小覰了身旁的銀髮族。


 【中央網路報】

詳全文 星期專論/老闆!千萬別忽略身旁的「銀髮之寶」/國政基金會副研究員 林昭禎-政治新聞-新浪新聞中心 http://news.sina.com.tw/article/20150621/14596004.html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