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

新聞選輯:《產業情報》台灣邁向高齡社會之4大需求

工商時報 D4/經營知識 2009/08/19
《產業情報》台灣邁向高齡社會之4大需求
【羅嘉雯、楊中傑】   

台灣即將邁入高齡社會,屆時可能會出現哪些需求議題?資策會M IC嘗試透過標竿高齡國家(德國、義大利、瑞典及日本)及推演高齡相關數據基線,建構各項社會需求藍圖,提供一般讀者對於未來10年台灣高齡議題有更綜觀的理解。

  ●2011年財富累積趨緩,鼓勵延後退休
  Prim Saver/Elderly Ratio(PS/E Ratio)為推演未來社會財富累積之影響的模型。當比值增加,可以推估若家戶儲蓄率生命週期維持不變,則整個社會未來的財富累積將趨緩,甚至下降,導致投資與稅負減少,影響國家繁榮。
  台灣2011年PS/E Ratio預估開始下降,意謂在此之前政府可以鼓勵延後退休及高齡就業,使儲蓄率生命週期中高齡家戶之儲蓄率增加,讓高齡化不致造成未來財富累積下降。
  國外的做法是,瑞典利用提前/延後年金給付年齡67歲而減少/增加年金百分比鼓勵延後退休;並且提供再教育及推動女性加入職場。日本陸續將法定退休年齡由55歲上調至65歲,持續鼓勵高齡就業。

  ●2015年扶養比上升,長照保險制度與照護服務產業化
  台灣在2011年PS/E Ratio上升後,接著於2015年扶養比也會由下降轉而上升。觀察瑞典及日本之高齡照護政策可以發現,都是在扶養比上升前,居家照護逐漸取代機構照護;且高齡照護服務從完全的社會福利轉向民營產業化。
  2個角度可以說明此現象:1.效益面,「在地安養」(Aging in p lace)是大部分高齡者心中最理想的照護方式;2.成本面,當需照護的高齡者越來越多,居家照護也許不比機構照護所需成本高,從瑞典的經驗來看,民營化會因市場競爭而提升照護服務之經營效率。因此,台灣理想狀態應是在2015年前,即逐步完善居家照護服務體系;且考量國家財政,應建置並完善長期照護保險及產業化之可能,並結合資通訊產業的力量。

  ●2017年高齡社會面臨年金改革需求
  觀察瑞典及日本,當高齡人口相關社會保障支出分別到達GDP的17 %、13%時,社會因為經濟成長趨緩且持續高齡少子,讓年輕世代發出世代不公之鳴,認為自己的支出負擔了現有的高齡者福利,但是財政持續惡化,卻無法確保自己老年的生活保障。同時,老年人口比例高的德國及義大利也分別在高齡支出占GDP的17%、19%時,進行年金改革,調降退休後之年金所得替代率。
  台灣所推行之勞保年金制度,其實也隱藏著後世代負擔前世代財務的相同問題,若高齡少子現象持續,邁入高齡社會之前的台灣即可能需要重新檢討年金制度。

  ●2020年消費力銀髮族增長,銀髮市場蓬勃
  日本銀髮消費市場從2000年開始,以總資產額最高的60-69歲人口比例消費快速成長,反應在旅遊市場,銀髮族群成為相當蓬勃的市場區隔;反應在電玩市場,針對銀髮族設計以腦力訓練為訴求的遊戲軟體長銷熱賣。
  反觀台灣雖然銀髮族數量年年成長,但其消費市場仍是一塊看到卻吃不到的餅。若檢視目前台灣55至64歲熟齡世代,會發現無論在所累積資產(相對其他世代最高)、晚年經濟自主性(經濟來源不倚賴子女)、退休後生涯規劃(愛外出旅遊)或科技使用行為(4成會使用電腦)都與目前65歲以上之高齡世代有很大差異。
  台灣熟齡世代到了2020年時會成為高齡世代的主流,有相當大的市場開發潛力。然而不可忽視高齡者重儲蓄輕消費以確保生活無虞的傾向,因此鼓勵養老財務規劃;政策面上,建置更健全的社會福利及鼓勵延後退休,都會促進銀髮消費,有利於未來銀髮產業蓬勃發展。

(作者為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產業顧問及產業分析師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